中国人造太阳核心安装突破,能源格局将改写!
精准操控,重达数百吨的杜瓦底座在国庆日缓缓落位,误差严格控制在一枚硬币的厚度内——这一刻,安徽合肥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迎来关键突破,这个被喻为人造太阳的巨无霸,向2030年通过核聚变点亮第一盏灯的目标迈出坚实一步。
精准操控,重达数百吨的杜瓦底座在国庆日缓缓落位,误差严格控制在一枚硬币的厚度内——这一刻,安徽合肥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迎来关键突破,这个被喻为人造太阳的巨无霸,向2030年通过核聚变点亮第一盏灯的目标迈出坚实一步。
最近,“人造太阳”又传来重磅消息——我国BEST聚变项目总装工作正式拉开序幕。这个被视作“点亮核聚变能源”的关键工程,不仅让“2030年第一盏核聚变灯在中国亮起”的预言更近一步,也让资本市场对聚变产业链的关注再度升温。
可控核聚变:被誉为“终极能源”,使用海水中的氘氚作为燃料,反应过程零碳排放,且不产生长寿命核废料。一旦实现商业化,将彻底解决人类的能源危机和气候变化问题。
10月3日,港股市场整体回调,恒生指数、恒生科技等主要指数均出现下跌,午后一度加大跌幅,恒生指数盘中跌超1.1%,恒生科技指数盘中跌超1.8%。但尾盘均震荡回升,跌幅有所收窄。截至收盘,恒生指数微跌0.54%,恒生科技下跌0.9%。
2025 年 10 月 1 日,我国可控核聚变领域迎来重要里程碑 —— 位于安徽合肥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(BEST)成功完成主机关键部件 “杜瓦底座” 的安装就位。这一 400 余吨重、直径 18 米的 “巨无霸” 部件,以不超过 2 毫米的落位偏差精准落位
2025年10月1日,位于安徽合肥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建设取得关键突破。装置主机的关键部件——杜瓦底座研制成功并顺利完成交付,精准落位安装在BEST装置主机大厅内。
当地时间10月1日上午,罗马尼亚帕劳二期342兆瓦光伏总承包项目签约仪式举行。此次合作,标志着双方在清洁能源领域的战略协同迈入新阶段,为区域能源转型注入强劲动能。截至目前,上海电气已在罗马尼亚承接四个光伏项目,其中帕劳一期91.4兆瓦光伏项目和斯库尔图56兆瓦
10月1日,位于安徽合肥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建设取得关键突破,其装置主机关键部件——杜瓦底座研制成功并于1日上午完成吊装,成功精准落位安装在BEST装置主机大厅内,标志着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步入新阶段。
10月1日,位于安徽合肥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(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)项目建设取得关键突破。BEST装置主机关键部件——杜瓦底座研制成功并顺利完成交付,成功精准落位安装在BEST装置主机大厅内,标志着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步入新阶段。
当直径18米、重达400吨的庞然大物以2毫米误差精准落位时,合肥BEST项目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。这个相当于80头成年大象重量的杜瓦底座,承载着中国首次实现聚变发电的梦想,其安装精度却堪比微雕艺术。
10月1日,安徽合肥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(BEST)建设现场传来重大进展。该装置主机关键部件杜瓦底座成功完成安装,标志着BEST项目主体工程建设进入新阶段。
BEST采用模块化设计,体积比传统装置如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(ITER)缩小40%,但聚变功率密度提升3倍。它计划于2027年验证能量净增益,为聚变发电商业化提供关键数据。
这个重达400余吨、直径约18米、高约5米的“大家伙”,是国内聚变领域迄今最大的真空部件,其安装水平误差控制在15毫米内,位置偏差不超过±2毫米。这一突破标志着BEST项目正式进入主机组装阶段,按计划装置将于2027年底建成,2030年有望实现核聚变发电“点亮
公开资料显示,上海电气主要从事设计、制造及销售能源装备(包括核电设备、储能设备、燃煤发电及配套设备、燃气发电设备、风电设备、氢能设备、光伏设备、高端化工设备,以及提供电网及工业智能供电系统解决方案)和工业装备(包括电梯、大中型电机、智能制造设备、工业基础件、建
伴随一系列宏观事件和政策落地,市场进入震荡期,每经品牌100指数本周在创出1243.33点新高后出现回调,最终周涨0.25%,以1215.51点报收。短期来看,随着国庆大假来临,市场交投活跃度或将下降,投资风险偏好可能转为防守。
光大证券此前研报指出,重点关注上海电气在机器人、核聚变等新兴产业的突破进展。在核聚变领域,公司成功交付全球首台ITER项目磁体冷态测试杜瓦,后续还将交付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CRAFT项目、紧凑型聚变实验装置BEST项目等多个主机系统核心部件。在燃气轮机领域,公
消息面上,据澎湃新闻,正在上海举行的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,注册资本150亿元、正式挂牌成立仅两个多月的中国聚变公司首次公开亮相,展示其技术路线及业务布局。报道称,多位国内可控核聚变领域人士证实,中国聚变公司将在上海新建一个聚变实验装置,用以验证其在上